《湖南中医药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国医殿堂 橘井飘香

摘要:  麓山随城绕,湘水延绵,学士路长。太极云手碾转上下,蕴藏医者仁心仁义,引八方学子负笈远行。步杏林园堂,涌泉叩声与药芳袅袅,中医摇篮,春兰秋菊、风姿百态,正徐徐延展,予你,新一代的习医人。一鉴塘:廊环浮萍,塘清一鉴有塘建于东南,引源头活水,注塘洼数丈深。红漆桐木搭成塘畔走廊,大理石碑同歇憩亭台共立塘前,周围绿株柳叶环绕,参差浮萍满溢于塘中,生意盎然。白天有莘莘学子,负籍漫步,高谈阔论或笑语寒暄,畅聊中医药理、百家文化;夜晚有蓝莹深沉,藻荇交横,湖畔琅琅声和寝楼白炽光交错,是习医人潜心钻研、中医人刻苦不懈的精神映照。塘清寓心,是为杏林学士济世之心、医德仁心;一鉴塘名,是给每个湖中大学子的心灵窗口,寄寓学医本心,终生勿忘。药植园:药香弥漫,百草植园校之西北角,有一药植园,其名曰松霖。几十亩的园内,种植有几百种中草药,或来自于本地,或移植于外省,或远渡于重洋。一年四季更迭,植物繁荣交替。早春,红梅含苞,白梅绽开;暮春,攀爬于花架上的紫藤萝,垂落花瀑,如梦如幻;夏日,牡丹、紫薇、络石、半边莲等,在微风中摇曳;初秋,九里香盛放,花香浓郁……漫步青园间,十亩药香田。在这里,可观赏美景,可陶冶情操,可锻炼身体,可汲取知识。幽美的自然环境之中,蕴含的是中医药丰富的内涵;生机的药植林草之中,彰显的是中医药悠久的文化。图书馆:书声缭绕,不绝于耳与药植园斜相对的是图书馆,黎明时分,驻足凝望,虽大门紧闭,门前却队如长龙。数十级的台阶上,蜿蜒盘踞的人群,在等待的过程中,依然垂首书中。日落黄昏,一楼的大厅内书声阵阵。手捧书卷的学子,或站或立,神情专注,炽热的眼眸中饱含着对知识的渴望。馆内自习室,总是座无虚席。安静的氛围之下,荡漾的是湖中大学子对于提升自我的澎湃激情。新月湖:亭歇碧水,新月呈湖图书馆后,药植园旁,有湖中小岛,湖畔走廊与行图书馆:书声缭绕,不绝于耳与药植园斜相对的是图书馆,黎明时分,驻足凝望,虽大门紧闭,门前却队如长龙。数十级的台阶上,蜿蜒盘踞的人群,在等待的过程中,依然垂首书中。日落黄昏,一楼的大厅内书声阵阵。手捧书卷的学子,或站或立,神情专注,炽热的眼眸中饱含着对知识的渴望。馆内自习室,总是座无虚席。安静的氛围之下,荡漾的是湖中大学子对于提升自我的澎湃激情。新月湖:亭歇碧水,新月呈湖图书馆后,药植园旁,有湖中小岛,湖畔走廊与行道围出湖的轮廓,宛如新月。湖畔柳枝招展向湖心,绿油环岛而生,四季常春,周围亭台数座,水露碧绿色,独成一处风光。有泮亭于西,敬师亭于东,为师生小憩、旁观之地。闲时可绕湖观景、游行漫步。亭倚碧水,人倚栏杆,是中医人的闲情逸致所在。夏伴蝉鸣,亭台与湖波悄送阴凉,绿株混药香暗入鼻息,振奋一夏的昏沉;冬临飞雪,湖中岛与亭台白雪朦胧,润转冬日里傲霜斗雪、刻苦钻研的心情。新月呈两头,从一头到另一头,是入校伊始的懵懂到满腹经纶的远行,是初尝医理到学有所悟的历程,是每个湖中大人的冥冥羁绊。彩虹门:映照繁华,“虹”途大展背包携友,过彩虹门去,学士路口,繁华之地,车水马龙。离近些,联丰路旁,商铺林立,百货琳琅满目,乃购物娱乐、闲暇之所。进小吃街里,寻香觅食,大江南北的客家味道,是舌尖上的湖中大。于远处,是你的未来。涌入人海,你将成为一朵朵浪花,从国医殿堂到社会各方,怀揣着湖中大的情怀,去践行大医精诚,去实现人生理想。含浦的云彩、新月湖的凉风皆在,这过门远去,必会是一路“虹”途大展。

蕴精神之脉 立鸿鹄之志

摘要:时代的洪流奔涌向前,历史的回声昭示未来。动荡的岁月和不渝的信念同积极的思想碰撞出燎原之火,由无数仁人志士簇起的辉煌光亮,绵延至今。自鸦片战争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1915年,陈独秀先生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诸多苦苦追求救国真理的青年学子,将其视为救国药方,循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路上下求索。鲁迅在对封建文化进行痛苦反思与深刻批判中,写就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李大钊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敏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改造的划时代意义,月淡星疏天欲晓。“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熔铸了无数志士的救国热忱,“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全民学习新思想,工人运动掀热潮。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因着满腔热血为报国的热情,怀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信念,守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才得以熬过暗夜,迎来光明。从剥削到解放,反映出的是人民内心深处对“民主”的向往。新中国用新面貌向世界宣告,弱国已往,华夏之今,如龙腾飞。而那些终变成书籍上一行行字句的岁月虽已尘埃落定,其精神之火却代代相传。留史以鉴今,它告诉我们,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千载山河多壮丽,百年岁月俱峥嵘。百年以来,全党带领人民取得诸多成就。从只会搬用洋炮洋枪发展成为当今军事大国;摆脱无外交之弱国的沉痛标签,硬气地发出“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的回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彼时的成就带来的是底气和信心。而未来是“新”青年的舞台。铭记历史,肩负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雨果曾说,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反映过去的倒影。铭记历史从来不是为了仇视,是因为先辈们眼里燃烧的火光,能够照亮我们未来的路。如果能够穿越百年时光,我想说,后代享受到了先辈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也誓将一往无前地赓续信仰,将最热忱的爱完完全全地献给这片土地。我们生在了美好的时代,但赋予我们更多幸福感和自豪感的,是祖国。作为大学生,我们既无挽弓持枪、守卫山河之体魄,亦无字字珠玑、震悟大千之才华。唯有坚定信念,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内修其志,外修其容。把为祖国建设献力作为目标,一往无前地朝着理想奔赴,有朝一日终能实现自我价值,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将满腔热血献给祖国。先辈筚路蓝缕,呕心沥血,为国家寻找出路。吾辈定当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屹立于民族之林!

“咯噔”,潜在心底的共情

摘要:近期,网上兴起了一个新词:咯噔文学,用来形容矫揉造作的文字和夸张的emoji表情,使人心跳不禁咯噔的作品,多用来传播负能量。然而,很多人都将咯噔文学与一些正常的情绪疏泄混为一谈,对他人真正付出情感写出的文字弃之如履,甚至加以嘲讽。在我看来,咯噔和咯噔文学不能等同。对于感性的人来说,咯噔可谓是家常便饭,在看一些青春伤痛文学时,触景生情,心中都会产生丰沛的情绪,而这种共情能力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他们蕴含着感性的力量,能用文字抒发内心的点滴情感。很多人在情到浓烈时,常常使用大段的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对当今游离于事态之外的吃瓜群众是种显著的对比,这是不同于“麻木”的“鲜活”,我们称之为共情。与“网抑云”常在夜深人静时释放心中苦闷不同,咯噔往往伴随着漫长的时间线,对人的影响也成倍提升。可以说,咯噔不是一句戏言,而是当胸中情感聚集到一定程度时的爆发。这些正向的咯噔,往往能令人感同身受,使文字中澎湃情感的浪潮得到抒发。我们常常感叹社会的冷漠,普遍浮躁下的静心也显得难能可贵。在信息传递飞速发展的今日,网络成为社会交际必不可少的一环,这纵然带来了很多的便捷,可接踵而来的却是掩藏在屏幕后的未知。人们纷纷戴起了面具,扮演着无心看客的角色,似乎只要自己不再投入那么多情感,受到的伤害就会减少。因为共情,乔达摩悉达多王子目睹子民水深火热的生活而下定决心普渡众生,成为印度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每一个时代里的大英雄都不会是因为他们足够孤独、足够冷漠而受人们尊敬,而是因为他们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为国家奉献,才会成为一个时代里的旗帜与标杆。可以说,这种共情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极为重要的,只有付出真情实意,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才更加真切。如今的时代百花齐放,各种文娱企业纷至沓来,人们却逐渐将情感的表达丢弃,将别人耗费心神和情感写出的文字戏称一句咯噔文学,在我看来,这无疑是对他人情感的一种不尊重。咯噔,是用真诚的心换取知己的共鸣,是普遍虚伪下的罕见真情。因为拥有共情的能力,让个人不再是一个个的孤岛,而是以情感为链沟通灵魂,去触碰角色背后的隐喻,去关照被忽视的细节,让文字不再拘泥于剧本,拥有爱恨和血肉的温暖。作为青年人,我们需要这种鲜活的情绪,而非处在信息茧房中的麻木。人们常常对身边的事情扮演着一种无心看客的角色,投入较少的感情,以此换取更大的利益。而咯噔会让你和身边的事物建立起一种情感连接,通过同理心的释放得到共情,使人与人之间更真诚和透彻。以真情换真心,建立更为真诚和纯粹的人际关系。

国之少年其气新盛

摘要:在今年八月结束的夏季奥运会上,10米气步枪运动员杨倩一举夺得中国首金,这位00后的姑娘赢得了世界的荣誉和赞誉,在奥运之始给予了中国队强大的奋斗信心。人们惊叹运动员强悍的实力与沉着的气质,更感慨于21世纪新生的力量已然可以独当一面,成为为国增光、交口荐誉的青年榜样。不仅是奥运会场上的意气风发,在需要责任和担当的各类主战场上,也不断地涌入“他们”的身影。河南洪水暴发时,第一时间提交申请均不到20岁的武汉消防员们、向受困地区捐赠救援物资和资金的青年们、还有将习得的救治技能运用在新一波疫情防控的医学学子们,都是我们这一代的榜样。他们如同溪流,虽然不如江河奔腾的浪花,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他们欢快的旋律;他们如同夜空的星星,虽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也没有月亮迷人的浪漫,但夜空中的那点光亮,是他们生命价值的闪现。在几千年历史的源远流长中,中华民族将昂扬的发展力和创新力延续至今,期间经历无数摸索和创新、反思与进取。如今欣欣向荣的貌景全在于先一辈的励精图治,后一辈薪火相续,故中华民族之临地动山摇之息可岿然无撼,极穷途末路之技可高山为谷。青年人即是澎湃生机的代言词,百年前抵制糟粕盛行,引领思想潮流;如今守正创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挑战永不停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盛夏即却,秋意近渐。在夏日的燥热下不断浮越的心,此时此刻也将随着自然的发展或是事物的更改,回归属于自己的节奏。经历时间的磨练,我们有所思考,有所沉淀:时间是不可逆的推进,世界的重任将托与在新一代人们的手中。但当我们明白这一份责任,新的思考亦倾注而来,如何触及更上一层楼的风景?如何挑战自我的高度?如何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夏末秋初,一切充满挑战与未知,我们怀着不同的心境迈入新的征程,志存高远,寸阴是竞。其次,拥有信念,最重要是保持自信。最后,做一个时刻有准备的人,“想做的”和“要做的”不必过于区分,当朝着自己所思所想的目标奋斗前进的时候,需要去做的事情也就随之而来。古有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今有大国工匠,尽善尽美。而新时代的我们,也应当创新发展这种的民族精神,继往开来。孙中山先生曾表达了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18岁后的青春,定是一段不甘于平凡、拼搏向上的岁月,我们国之青年,肩负祖国命运,为祖国繁荣昌盛,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加油吧,少年们!

新起点新思考

摘要:进入大学,环境、同学、老师都是陌生的。每个人对彼此的过去毫无了解。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应当以全新的风貌来迎接美好的大学生活。“我是谁?”这是一个角色定位和角色认同问题。对于“大学生”这一个角色,如果模糊不清,就会出现角色错乱的情况,大一、大二便会变成高四、高五;而如果认同不自信,“University”则成为“由你玩四年”,大学人生有可能成为“大混人生”。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困难和挑战。大学生活不是安逸、享受的代名词,不是躲开了父母而尽情欢娱的场所。如果你想在这里有所收获,就要付出辛勤努力;如果你错把独立当成放纵、自由当成安逸,等到清醒时,就会追悔莫及。“我来做什么”“该怎么做”这是个主题定位和态度问题。大学的主题是什么?是单纯求学,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修身求学,一心追求真善美?是做单一型人才还是当复合型人才?是被动求学还是主动奋斗?选择不同,最后文凭的含金量绝然不同。有的同学目标明确,提前做好了大学的学习、生活规划;而有的同学则认为,四年时间还很长,自己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不用急于划定方向。“我到哪里去?”这是个定向问题。进入大学,前途选择并没有结束。不论是对本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还是转向其它专业发展,或是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不论是未来考研深造、出国留学,还是进入社会、直接就业,你都要将每一天装入随身的行囊,满载着沉甸甸的收获离开校园。不管怎样选择,改变命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成功的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一点笑颜,欢快满面;一点欣欢,愉快眉间;一点惊喜,大学来到眼前。突破七月重围,成就大学蓝天,愿君多多开怀,努力坚持常在,成就辉煌节节奔来。

军训·青春正芳华

摘要:烈日是少年内心的澎湃涌动,意念的铠甲尽数铸就傲然军魂。少年人的朝气,挥洒在青春的世界中,进而迸发出撼动人心的力量。灿阳万里,苍穹清蔚,少年挺拔的军姿熠熠闪耀。当少年手中接过崭新的军训迷彩,一场与意志和信念的搏击局正式被提上日程。对于即将到来的历练,他们既期待也满怀敬畏,军姿、拉练、列阵、检阅……军训为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磨炼,更是一次自我反省,自我成长。军纪严明,作风优良,无形中可以提升团队向心力。教官声声厉言,强调纪律:“军人的天责是服从命令。”一个团体的凝聚力,体现在一声令下后,变化队形的整齐划一;一个军队的纪律严明,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处都训练有素。军人军魂,军容军貌,昂首阔步的时代骄子显现不屈的倔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犹记得军训第一日的清晨,因为不适应强度而被迫停止训练的同学不在少数,而直至最终检阅之时,英姿飒爽的方阵列队和响彻天际的口号呐喊,让见证了此次军训的师生都为之惊叹。团结友爱,人文关怀,军训有苦有累,也有充实的快乐和满满的感动。每一次训练,教官们都争分夺秒地紧抓练习,纠正细节;集体休息时,他们卸下严肃的言辞、紧绷的神态,带领大家体验军队中各连队间相互喊号、拉歌的趣味活动,更有不少学长学姐们为大一新生送来“夏日清凉”,一解训练和暴晒带来的疲惫和闷热。军训半月匆匆而过,荣誉和称号或许已渐渐远去,而我们所经历、所收获、所感受到的一切,是否可以化为一份独特的情感铭刻在时光的记忆之中?青春正芳华,军训是一份踏入新阶段的洗礼,望诸君共勉,受益良多。

湖南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493次访问,全刊已有351705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