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报》  

第01版:第01版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巡回宣讲会 暨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年工作推进会召开

摘要:  本报讯(宁思思)9月23日下午,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首场巡回宣讲会暨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年工作推进会在含浦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建华,湖南教育电视台副台长蓝兵,湖南健康堂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红财,全体校(院)领导、大学副处及以上干部、职工党支部书记、教研室(实验室)负责人及教师代表等500余人现场聆听报告。宣讲会伊始,青年教师代表为我校教授卢芳国、怀化市鹤城区凉亭坳学校教师张琼琼、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黄登红、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学校教师石灵芝、怀化学院副校长周小李等五名获评“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的优秀教师代表献花。王建华表示,“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是立德树人的优秀典型,希望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他们矢志不渝的忠诚,学习他们业精于勤的执着,学习他们淡泊名利的坚守,切实担负起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重任,为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五名“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依次分享了他们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的工作经历和教育教学成果。卢芳国讲述了她深耕医学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爱生如子的故事;张琼琼分享了他用篮球改变留守儿童人生轨迹心路历程;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黄登红立志做教师中的名匠,当名匠里的名师;石灵芝动情讲述了因书信与同学们结缘的点点滴滴;周小李将课堂搬上舞台,打造“活色生香”的思政课。朴实的语言、催人泪下的事例和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深深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从五位老师的事迹中可以感受到,教育不单是事业,更是‘爱’的传递。教师要把仁爱理念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为学生成长提供阳光雨露。”2021年新入职教师慕容志苗说道。宣讲会后,校(院)长戴爱国主持召开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年工作推进会。校(院)党委副书记易刚强宣读《关于调整湖南中医药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委员会成员的通知》。在“健康堂·宏才”奖教基金捐赠仪式上,副校长廖菁为湖南健康堂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颁发捐赠证书。该企业捐赠100万元设立“健康堂·宏才”奖教基金,用于奖励我校优秀教师。企业董事长罗红财表示,将始终铭记着“精德修业弘扬国粹”的杏林情怀,感恩母校,回报老师,发扬中医的赤子之心。校(院)党委书记秦裕辉、校(院)长戴爱国为13名新入职教师授校徽。在卢芳国教授的带领下,全体与会教师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掷地有声的誓词,是他们对教育事业的郑重承诺。秦裕辉就如何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部署上来;二要对标对表,正视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落实落细党和国家关于师德师风建设各项工作部署;三要强化举措,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地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抓好落实。

我校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交流会

摘要:本报讯(吴雪畋)9月17日,由党委宣传统战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学习贯彻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交流会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召开。校(院)党委副书记易刚强,副校长刘鸿翔,党委宣传统战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参加会议并展开了充分、热烈的研讨与交流。会议由刘鸿翔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晖结合学院近年来的发展实际,围绕马克思主义“行”在能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谈了自己的想法;叶利军教授则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解读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与会青年教师代表分别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把讲话精神学深悟透、融入课堂”“用行动书写青春华章”为主题,从所学、所思、所悟等方面畅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会研究生代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寄语,阐述了如何从理论学习中汲取奋进力量,增强青年学生的志气、底气、骨气。刘鸿翔表示,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宣传阐释,是“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内在要求,也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必然要求。全院师生要按照校(院)党委的要求,认真做好讲话精神的学习阐释,扎实推进讲话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易刚强对如何进一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在深学细悟上下功夫。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百年经验启示和百年奋斗的主题,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信党爱党为党,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二是要在知行合一上求实效。坚持真抓实干,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在理论学习中,教师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据悉,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校(院)党委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并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研讨活动,以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从党的百年历史中坚定信仰、汲取力量。

图片新闻

摘要:9月9日上午,我校庆祝第37个教师节教师座谈会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厅举行。校(院)党委书记秦裕辉、校(院)长戴爱国为从事高等教育30年的一线专任教师颁发奖杯。 (摄 / 沙凯歌)

用心迎新 首批2021级新生入学报到

摘要:  本报讯(宁思思 唐金凤 毛文熙) 9月11日,我校迎来首批2021级本科新生。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4000余名新生怀揣着梦想与希望走进湖中大,他们将在这里开启全新的人生旅程。上午9点,校(院)长戴爱国,校(院)党委副书记易刚强,副校长曾福生、刘鸿翔、彭清华,校(院)纪委书记张玉芬,副校长廖菁,校(院)党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焦珞珈一行在含浦校区迎新现场指导工作;校领导一行还深入四海通达学生宿舍楼,要求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给新生们一个温暖的家;副校长熊辉、廖菁分别在高铁南站、长沙火车站迎接新生,慰问志愿者。“欢迎你们来到湖中大。”在各学院迎新点,戴爱国亲切地与同学们交流,和新生们共同参加“拼搏向上,共筑湖中大”拼图活动。“目前大概有多少学生来报到?是否有对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行排查?”在各部门迎新点,校领导详细了解新生报到流程,对人性化绿色通道和透明化收费标准表示肯定。“学弟学妹们,行李交给我们吧。”学生志愿者们热情地在校门口迎接新生,指路引导、答疑解惑。迎新现场,各部门、学院各具特色的迎新活动和别出心裁的小礼物,成为新生们的第一份暖心“见面礼”。中医学院迎新志愿者身着汉服向新生学子展示中医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主设计了多款机器人,提高了新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中西医结合学院贴心地为师生推出防疫凉茶;医学院和湘杏学院为新生准备了具有学院特色的笔记本及口罩;药学院结合湖南道地药材为新生科普中药知识,展现药学院学子风采;护理学院志愿者身着护士服展现“天使”职业风貌;人文与管理学院开展“建党百年”主题新生优秀作品展;易班工作站设置了惊喜盲盒和红包墙,新生可通过答题抽取心仪的小礼品。“学校太贴心了!”2021级药学专业姚怡汀开心地说道。报到这天正好是她19岁生日,谈及生日愿望,她表示:“希望大学四年学好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据悉,为贯彻落实疫情防控的要求,我校对2021级新生采取分批入学的形式,第二批新生将于10月7日来校报到。

我校专家做客《天天向上》 精彩讲授“开学第一课”

摘要:摄 / 万 颖本报讯(宁思思 周芝旭)“中医古老但不苍老,中医天然但不枉然……”9月5日,一场全面展示湖湘中医风采的专场节目在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精彩上演,我校五位专家教授坐诊“向上中医馆”,向观众生动讲授“开学第一课”。“中国文化‘以和为贵’,中医就是从整体上‘调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能够战胜新冠肺炎。”节目中,湖南省疫情防控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陈新宇教授为观众现场讲述中医抗疫故事。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常小荣教授,著名方剂学专家、学术带头人袁振仪教授,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大科主任肖长江教授,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李江山教授通过四诊合参、中医课堂、谣言粉碎机、看方识药等环节,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幽默风趣的台风为观众答疑解惑,传授颈椎保健操、通炁扶阳桩等中医保健功法,现场金句频出、气氛热烈。《天天向上》是由著名主持人汪涵领衔天天兄弟团队主持的一档公益脱口秀节目,为湖南卫视王牌节目之一。节目以传承中华礼仪文化和倡导社会公德为主旨,在电视行业口碑极佳,收视率高,传播度广。此次参与节目录制,是我校创新中医药科普新思路的有益探索。收到节目组邀请后,党委宣传统战部精心组织、统筹协调,旨在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讲好新时代中医药故事,弘扬中医药文化,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提升学校的美誉度、知名度。据悉,这也是我校专家首次以集体形式参与录制省级卫视的大型综艺节目。节目播出后,专家学者、青年学子、海内外校友纷纷点赞。“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大学的课堂。”“温习了很多中医知识,要看重播慢慢消化。”“中医并非高深莫测,但它博大精深、独具魅力。”“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我们中医人就是这么自信!”

2021-2022学年首期校长接待日活动举行

摘要:本报讯(宁思思)为进一步畅通师生员工与学校的沟通渠道,解决师生员工急难愁盼问题,9月15日上午,我校2021-2022学年首期“校长接待日”活动在行政楼二楼会议室举行。校长戴爱国与来自各部门、学院的十余名师生代表面对面交流,倾听师生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诉求,并现场给予解答、处理。校(院)党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焦珞珈及党政办、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后勤处、校团委、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保卫处、信息化建设与安全管理中心、研究生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希望学校将教学中取得的突出贡献列为职称评审等同条件,以此激励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建议邀请专家对社会实践的安全性给予指导,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目前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查询不够全面,可否加以完善?”师生代表们踊跃发言,逐一围绕教学设施、职称评定、社会实践、后勤保障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听取师生代表发言后,戴爱国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耐心细致地给予答复。对未能当场解决的问题,戴爱国敦促相关部门尽快落实;对政策性问题,他表示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戴爱国向师生对学校建设、发展、改革的关注致以感谢,他指出,开展“校长接待日”活动是落实师生知情权与建议权、推进校务公开和民主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各部门要抓好问题的落实和反馈,及时开展调研,提出解决方案,力求事事有回音,个个有反馈,件件有落实。今年以来,我校已举办9期“校长接待日”活动,累计接待问题建议110余条,接待师生60余名。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部门主动作为,积极解决问题、悦纳建议,切实做到为师生解难题、办实事。

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实现新突破

摘要:本报讯(祖冰畴 何运生)近日,教育部高教司下发《关于公布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我校38个项目获国家级立项;在7月省教育厅公布的2021年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通知中,我校115个项目获省级立项(含国家级立项项目),立项数量位居湖南省高校第七。国家级立项实现新突破、省级立项数量首次破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大创计划”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每年度申报一次,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本科学生立足专业撰写内容新颖、目标明确且具有一定创造性和探索性的项目申报立项后,进行实践、实验、实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创计划”项目申报、实施、管理,项目立项数量纳入到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指标,并出台专项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了“重基础、抓过程、强监管、求实效”的管理模式,项目实施成效显著。近两年获批立项的省级、国家级项目中,我校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共发表论文36篇、获省级以上奖励42项、参与申请专利3项、注册成立公司1项。

第02版:第02版

春风化雨润桃李

摘要:  编者按 渊博学识与崇高的道德情操、仁爱之心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每一位教师最珍贵的宝藏。今年正值第37个教师节,我校卢芳国教授获评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她的身上,是无数深耕于三尺讲台教师的缩影。春风冬雪,夏雨秋霜,他们为莘莘学子带来春风化雨般的滋养和领路人般的指引,他们领着一批又一批意气风发的学子在知识的海洋里求索、成长;温暖相伴,润物无声,他们怀着一颗赤忱之心为党和祖国培育了无数信念坚定的接班人。为师者,纵时光变迁,赤子之心不曾改变;然岁月流逝,思想之光始终闪耀。他们携一抹药香而来,浸染杏林满园芬芳。

卢芳国:仁爱慈心 铸魂育人

摘要:卢芳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卢芳国自小就烙在心底的期盼。1982年大学毕业后,她如愿踏上了神圣的讲台。从教40年,卢芳国始终奋斗在教学第一线,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成为广大师生心口相传的楷模教师。“当医生,就要为病人着想;当老师,就要为学生着想,我们干的不是职业,而是事业,事业是我们的生命。”卢芳国曾这样描述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当选为湖南省党代表之后,“如何把忠诚履职和教书育人紧密结合”成为她一直思考的问题。2018年,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湖南中医药大学成立了全省首个高校党代表工作室。作为工作室负责人,她定期到这里就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为其排忧解难。交谈中,她总是面带微笑、循循善诱,让来访的学生倍感亲切,如沐春风,工作室也逐渐成为服务学生的“加油站”和党代表履职尽责的“主阵地”。卢芳国常说:“如果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所有的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曾有一名学生因家庭变故而意志消沉,卢芳国主动与她谈心,积极开导、鼓励他,并多次邀请他到家里感受家庭温暖,以无私的爱生情怀,给予他精神和物质上的关爱。在她的帮助下,这名学生成功走出阴霾,并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后来,这名学生每次遇到卢芳国,总会亲切地喊一声“卢妈妈”。另一位她曾经帮助过的学生在其发表的文章《师爱如春》中写道:“我是幸运儿,能够遇到视我如孩子,对我付出太多心力的卢芳国老师。发表论文、找到工作、考取研究生,一步步人生的进程,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感念于心。”“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卢芳国常以毛主席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和年轻老师。“要上好课,讲好学,首先教师自己要有真本事。”执教之初,非医药院校毕业的她就认识到中、西医基础知识交融的重要性。她利用业余时间跟班听课,当了整整5年旁听生,实现了从生物学到基础医学,再到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的跨专业“三级跳”。2005年,已经晋升为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卢芳国毅然下决心考博。自那时起,她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来背英语单词,在往返东塘含浦的校车上也不忘听读,并再次全面旁听《中医学基础》《方剂学》等中医学课程。通过3年的不懈努力,卢芳国在47岁时跨学科考取了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成为当时国内罕见的大龄女博士。“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带着这一信念,卢芳国积极探索课堂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2018年,她带领教学团队的老师们广泛查阅医学课程发展史相关的书籍和文献,挖掘文字背后的思政要素,收集和整理了几百例医学相关人物故事,最终结合专业课程知识筛选并编制了《医学生必读的育人故事50例》,该书将以公益形式免费发放给学生阅读。在2020年疫情期间,卢芳国自筹经费,率领团队夜以继日地研制出“医学育人故事”微视频,并通过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在全国推广。“教育要面向全社会,好的育人资源要惠及更多人,照亮学生前行的征程。”从教40载,卢芳国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09年实现了全国中医院校《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省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2014年在国内首次以专题形式开出公修课《病原生物与人类健康》;2015年以病案讨论的形式在国内率先开出限修课《临床病原生物学》;2016年至2018年,先后高质量完成国家级数字化教材、省级高校名师空间课堂、省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等;2019年,她坚持10年的“立德树人视阈下《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主持建设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获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并于2021年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建设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2门线上课程累计服务全国5.43万人的学习,涉及全国141所高校,师生互动人次达到27.2万。东风化雨,春泥护花。卢芳国以赤诚的爱国之心、爱生之情扎根于三尺讲台上,把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融化在教育事业中。“我不能辜负党和国家、学校、学生对我的信任,应该奉献毕生的时间和精力。”

袁振仪:乐教善施 潜心治学

摘要:袁振仪她从医38年,党龄37年,执教29年,年逾花甲之年仍然坚守在教学、临床的第一线。作为一名老党员,她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过程中乐教善施、潜心治学,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彩人生。她就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袁振仪。“如果没有袁老师当年的鼓励,我也许还是那个成绩落后的学生,做梦也没能想到能够考上研究生,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中医学方剂方向2021届研究生谭志强说。在袁振仪的教书生涯中,她始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用心关爱呵护学生成长。在学生眼中,她既是严师又是慈母,更是良师益友。每年春节,袁振仪都把留校学生接到家里过节,了解学生生活、学习、情感上的各种困难。她常说,要始终胸怀一颗仁爱之心,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以爱心、耐心、细心培育学生,把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春色满园,天下皆桃李。这些年,袁振仪所带教的团队中涌现了一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代表,他们中有“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共青团中央“强国一代新青年”、“湖南省百佳大学生党员”“湖南省最美抗疫志愿者”和“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团队”等先进典型。“我在参加全国中医类院校青年教师大赛的时候,从参赛教案的制作、教学方案的设计都是袁老师手把手指导的,我能够在全国大赛中获奖,是团队努力的结果,其中,袁老师功不可没。”全国中医药社杯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方剂教研室尹周安老师说。作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原方剂学教研室主任、方剂学专业带头人,袁振仪一直肩负青年教师老带新、师带徒的传帮带的使命。她手把手地教育、心与心地交流,不遗余力地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教研室每周保持的教师磨课制度,让很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能手:指导罗成宇老师独自设计的方剂学无纸化考试系统、触摸式实训终端平台至今仍为业内翘楚;指导尹周安老师创建《从方剂到临床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并成为校级一流课程;曾经带教的研究生目前在云南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海南医学院等高校中医方剂学方向也都成为了中坚力量。心灯点亮,风雨无阻,她燃烧自己、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引路明灯。近年来,袁振仪带领团队获各类教学成果奖项19项,方剂学课程先后获“省级优秀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芙蓉标兵岗”、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她主参编和规划创新教材5部;主编、副主编著作10余部;参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8次;主持科研、教研课题1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国际学术交流5篇;曾获湖南省首届“高校教师奉献奖”“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袁振仪常年坚持每周三下午为学生义诊,有时会忙到晚上11点才回家。近三年她累计接诊2000余人次,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雷锋医生”。她坚持原汁原味中医特色,坚持传统中医望闻问切,方用经典名方,药用中药饮片,一张桌子、一个脉枕、一个听诊器,切实体现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病人的经济压力,让没有经济来源的在校学生也能看得起病。袁振仪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仁心仁术,也让带教学生深深感受到大医精诚的可贵精神和中医自信。三十多年来,袁振仪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树立了“爱生、严谨、爱岗”的师德形象;塑造了“扎实、钻研、渊博”的教学形象,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我们身边的好党员。

章薇:言传身教 如沐春风

摘要:章  薇我的导师章薇教授是享誉国内外业界的中医针灸临床专家,我有幸跟随老师学习、工作十余年。章老师德艺双馨的行医风格深深影响着我,是我行医生涯的引路人,行医途中的一盏明灯,为我照亮路途。作为科室主任的她,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狂风暴雨,都会在清晨七点半到达单位。从穿上工作服的那一刻起,病房交班、查房、门诊、针灸治疗,科室管理工作多项事务,从病房到门诊到博导办公室,总能看到章老师忙碌的身影。“医以济世,术贵乎精”,章老师诊治病人,不忽略任何一个细节,不遗漏任何一个疑点。章老师常对我们学生说的一句话:“对待病人,我们用真心换真心,肯定能够获得病人的信任,病人也能恢复得更好。”不久前,一位双上肢肌肉萎缩的病人慕名前来,请求章老师为其诊治。因其已在多家知名医院诊治,仍未诊断明确及获得规范的治疗方法,故病人及家属非常焦虑。病人带着一沓厚厚的病历资料来到诊室,经耐心询问,章老师语重心长地安慰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微笑着说:“不要着急,我们会为您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收住入院之后,她查找资料,带领科室全体医师查房、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制定了详尽的中西医诊疗方案,为病人施针处方治疗。在经过全方面的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最后高高兴兴地出院。病人说:“每当看到章教授的微笑,仿佛一切都有了希望。”章老师诊室的病人总是络绎不绝,她也总是加班加点帮病人做治疗,中午一点半吃午饭也总是常态。在章老师坐诊的门诊楼4楼2诊室里,四处弥漫着艾叶的清香,我们看到的是章老师望闻问切时的专注、是针灸施术时的娴熟。一天下来,数千根银针、数十张处方,几乎没有停歇。有的只是章教授的仁心、耐心和细心,她知道,这些慕名而来的患者的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希望。常听章老师说:“艺多不压身”“新时代的医师,不能仅仅是临床搞的好”。她要求学生必须临床、教学,科研全面发展,“临床是今天、教学是明天,科研是后天。”因此,章老师在繁重的临床、科室管理工作之余,潜心科研、开拓创新。临床上,她言传身教。每周的跟诊更是收获满满,医德、医风、医技,理论实操无不倾囊相授。在学生被患者误解指责时,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又变成了慈母。她耐心地与病人沟通解释,消除误会。教学上,她要求严格。无论是定期开展的师门学习会,还是科研课题和论文。她总是以最高的标准要求我们做到最好,尽善尽美。每个学生的开题报告、答辩论文中,总有她详细修改文章和演示文稿的身影;每周定期开展师门讲课,要求学生专业、表达、互动等全面发展。同事老师总会开玩笑:“章老师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她儿子在一起的时间还长”。科研上,她带领团队研发的“张力平衡针法”被评为100项全国推广的适宜技术。作为科室主任,平台建设近10年来获得18项国家级、省级平台奖项,我们科室成了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成为医院的一面旗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兼德行榜样、慈母之心,令人处之如沐春风者,为光有热,育良才,引人追寻向往。生活中,她平易近人。每年的教师节、端午节,都是师门的“迎新会、辞旧会”,集体出游时,她就变成了摄影师,鼓励大家积极展示自我,每个人的笑颜都总能被她的镜头记录,弥久仍思之难忘。她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心中有梦、眼里有光,正是这些点滴积累的经验和榜样的树立影响,让我们也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完美。能在正值奋斗的年纪遇到这样一位师者,是格外幸运的。她似帆,指引方向;她如桨,助力前行;她如水,时时提醒,时时承托抚慰。而船在风浪中磨练,向着未来,成为河海中的风景。

罗尧岳:以人为镜 润物无声

摘要:罗尧岳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好老师,用修身正己“立德树人”,用好家风“以德化人”,用接地气的“身边事”“以德润心”,他就是护理学院的院长罗尧岳教授。“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如何将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让同学们能够理解、领悟、认同且践行,而不是生硬地灌输?在罗尧岳看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的前提是通过专业课程“思政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树立起学生正确的道德操守。“欲明明德于天下则必先修其身”,只有个人的价值观摆正了才能进一步理解社会、国家的宏观价值。由他参与的项目《中医基础理论专论》(研究生教育类)、《临床常见病辨证施护》(继续教育类)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师范项目。2019年到2020年,为改造新的实验中心并尽快投入给学生使用,罗尧岳和实训中心的老师暑假无休,定方案、催进度、看效果。结合学院实际情况,他提出“补短板,突特色”的专业建设思路,主动与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对接,担任高等学校护理学类实践实训教育工作组副组长,在全国牵头开发中医护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019年底,1300平米的现代化护理实训中心建成并投入教学,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2017年,护理学专业获批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护理学专业获批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作为学院主要负责人,他十分关心学生就业,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惜辛苦奔波,带队跑遍长沙市三甲医院,逐一推荐护理专业毕业生。为开拓国内就业市场,带队前往广州、深圳、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建立实习就业优质基地20余家,并挂牌保持密切联系,推荐毕业生。近5年,护理学院均获得大学就业工作前列,多次被湖南卫视、长沙政法频道等媒体宣传湖南卫视报道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报道,让护理专业逐渐成为更多高考学子的选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罗尧岳一直是好家风的典型和表率。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他对家乡的抗疫之战十分关注,当获知医疗防护物资日趋紧缺的消息时,立即进行全家总动员,想方设法为杜家坪乡政府筹集防疫物资,2月16日,他带领爱人和孩子往返驱车近700公里,将460斤酒精、30瓶84消毒液及140个口罩在高速公路出口转交给家乡政府领导。自2012年来到护理学院工作,他先后担任多个班级的兼职班主任,在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关心每一名同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罗尧岳经常与学生一块跑步、打篮球、打羽毛球,称跟学生们一起运动不为输赢,而是希望把坚持锻炼身体的理念传递给他们。院长不应该只在会议室、主席台、办公室这些地方,更应该出现在篮球场、运动场、绿茵场、教室甚至是学生的寝室中,只有贴近学生,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地践行学校教育理念,做一名能教育好学生的教师,而不是与学生保持远距离的“领导”。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是鲜活的价值观。罗尧岳教授以“榜样之镜”照鉴了“修身齐家之影”,在“坚守育人初心”中以学生的成长进步为毕生追求,成为良好师德风尚的推动者。

第03版:第03版

满“新”欢喜 倾心“湘”遇

摘要:  斗转星移四季更替,莘莘学子背上了开启新征程的行囊。“行”,可以是远行,也可以是行动,是运行。古人用金、木、水、火、土展示大自然的有序运行,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五行”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仿佛自带了“五行”的修为,自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怀济世之心,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声振林木,青葱郁郁  中医学里,木具有生长、生发的特性,像新生们一样有着挺拔的姿态和向上求索的精神。这片即将扎根于湖中大的良木,他们厚植沃土,向阳而生。2021级人文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一班的匡家贤是年龄最小的新生之一。年仅十五岁的他,调侃自己为“留守大人”。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年幼的匡家贤既要照顾弟弟妹妹,又要兼顾学习。成长的道路颇多挫折,但向上求索的信念始终坚定如一。时光不负奋斗者,岁月眷顾追梦人。勤学数载,力争上游。在2021年暑热未退的九月,匡家贤来到了这里,开启了新的旅程。木,有着扎根大地的深度,向阳生长的态度,以及绿盖如阴的广度。愿新同学们都能在湖中大这片蔚然而深秀的林中茁壮成长,在青葱年华里枝繁叶茂。热情似火,双向奔赴在中医里,火象征着炎热、升腾。九月的星城高温依旧,新生从五湖四海而来,踏着热浪,“湘”遇湖中大。今年的湖中大迎来了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陶嘉清、妹妹陶嘉靖。姐妹俩同时被第一中医临床学院中医儿科专业录取。接受采访时,姐姐陶嘉清激动地说道:“我们选择了湖中大,湖中大也选择了我们,这是一种双向奔赴。未来的生活里,我们俩姐妹又能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啦!”谈及入学计划,她们对大学生活有着明确的规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而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她们希望自己能在大学的新旅程中保持自律,一往直前。愿所有新生们都能带着这团充满激情的“火”,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发光发热。土化稼穑,润爱无声万丈高楼起于垒土。土爰稼穑,承载着万事万物,润物细无声,它虽不言语,却用沉稳、宽广的爱诉说着丝丝情、浓浓意。儿行千里父母忧。来自2021级中医学院中医学3班的许阳同学的父亲,在被问及送孩子来报道的心情时,忍不住道出心中的百感交集:“做父母的,送孩子到这儿求学,心里挺欣慰的。但一想到孩子离家这么远,以后需要独自去面对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多少还是有些不舍和担心。”那些说不尽道不完的叮嘱、久久无法回收的注视、湿润含光的眼角,都是父母藏不住的牵挂。他们陪同孩子来到陌生的城市,止步校门口,放手孩子追求向往的未来,然后又默默地退回,回到那个家、回到原地,继续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饮水思源,相伴同行中医学里,水曰润下,具有滋润、濡养的本质。当新生踏上星城这方水土,从各大车站到学校,从学校到宿舍,总有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接过行囊,相伴同行。“学弟学妹们,行李交给我们吧!”学生志愿者张子欣已经是第二次参加迎新志愿活动。上午6点,她就早早候在南门,迎接新生的到来。搬运行李,指路引导。一天下来,张子欣脚不沾地,往返于校园各条道路。在烈日下经过长时间曝晒,张子欣早已面色通红,汗流浃背。但她毫不在意,一边拖着新生的行李箱,一边笑着说:新生们初入校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有些紧张和不安,如果我可以尽绵薄之力,让学弟学妹们感到踏实与温暖,那么这一天的辛劳都是值得的。来自2021级针灸推拿学一班的薛亚慧对志愿者的服务很是感动:“学长学姐们都很热情,会帮我拿行李,介绍学校的环境和历史,见到他们会有一种亲切的归属感。”或许志愿者与新生们只是一同走过了从校门口到寝室的一段短暂的路程,但此间相逢,此间温暖,已胜万千情意。金曰从革,随“新”而变金曰从革,革,变革也。中医中的金,具有变革的特性,恰似湖中大的花式迎新。在迎新现场,各学院和各部门组织的迎新活动花样百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主设计了一款机器人,萌趣的外形、灵巧的四肢,吸引了不少师生驻足,机器人的背后还附有二维码,一键扫码就能了解机器人的“生平简介”;中西医结合学院现场推出防疫凉茶,既有助于大家防暑,还能提醒在场师生防疫。来自湖南浏阳的2021级人文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的刘欣然,对校园迎新现场的布置和花样感到十分新奇,“现场的活动很有意思,为他们的创意点赞。”疫情当下,湖中大的防疫措施也作出新的调整。迎新当天,学校严格把关,查验入校人员的健康码和行程码,并对食堂厨具、餐具进行消毒,力求疫情防控不留死角。对于来自福建莆田的同学,学校采取14天的校外隔离,隔离费用由学校承担,并配置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2020级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二班的林杭梁同学说到:“学校安排的酒店很舒适,平常上课可以观看老师的录屏。我将服从学校安排,戴好口罩,做好隔离!”暑气将歇,秋意渐起;四时更替,明月清风。金秋迎新来,五行定乾坤。愿全体2021级新生在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收获独属于自己的“硕果”。

第04版:第04版

国医殿堂 橘井飘香

摘要:  麓山随城绕,湘水延绵,学士路长。太极云手碾转上下,蕴藏医者仁心仁义,引八方学子负笈远行。步杏林园堂,涌泉叩声与药芳袅袅,中医摇篮,春兰秋菊、风姿百态,正徐徐延展,予你,新一代的习医人。一鉴塘:廊环浮萍,塘清一鉴有塘建于东南,引源头活水,注塘洼数丈深。红漆桐木搭成塘畔走廊,大理石碑同歇憩亭台共立塘前,周围绿株柳叶环绕,参差浮萍满溢于塘中,生意盎然。白天有莘莘学子,负籍漫步,高谈阔论或笑语寒暄,畅聊中医药理、百家文化;夜晚有蓝莹深沉,藻荇交横,湖畔琅琅声和寝楼白炽光交错,是习医人潜心钻研、中医人刻苦不懈的精神映照。塘清寓心,是为杏林学士济世之心、医德仁心;一鉴塘名,是给每个湖中大学子的心灵窗口,寄寓学医本心,终生勿忘。药植园:药香弥漫,百草植园校之西北角,有一药植园,其名曰松霖。几十亩的园内,种植有几百种中草药,或来自于本地,或移植于外省,或远渡于重洋。一年四季更迭,植物繁荣交替。早春,红梅含苞,白梅绽开;暮春,攀爬于花架上的紫藤萝,垂落花瀑,如梦如幻;夏日,牡丹、紫薇、络石、半边莲等,在微风中摇曳;初秋,九里香盛放,花香浓郁……漫步青园间,十亩药香田。在这里,可观赏美景,可陶冶情操,可锻炼身体,可汲取知识。幽美的自然环境之中,蕴含的是中医药丰富的内涵;生机的药植林草之中,彰显的是中医药悠久的文化。图书馆:书声缭绕,不绝于耳与药植园斜相对的是图书馆,黎明时分,驻足凝望,虽大门紧闭,门前却队如长龙。数十级的台阶上,蜿蜒盘踞的人群,在等待的过程中,依然垂首书中。日落黄昏,一楼的大厅内书声阵阵。手捧书卷的学子,或站或立,神情专注,炽热的眼眸中饱含着对知识的渴望。馆内自习室,总是座无虚席。安静的氛围之下,荡漾的是湖中大学子对于提升自我的澎湃激情。新月湖:亭歇碧水,新月呈湖图书馆后,药植园旁,有湖中小岛,湖畔走廊与行图书馆:书声缭绕,不绝于耳与药植园斜相对的是图书馆,黎明时分,驻足凝望,虽大门紧闭,门前却队如长龙。数十级的台阶上,蜿蜒盘踞的人群,在等待的过程中,依然垂首书中。日落黄昏,一楼的大厅内书声阵阵。手捧书卷的学子,或站或立,神情专注,炽热的眼眸中饱含着对知识的渴望。馆内自习室,总是座无虚席。安静的氛围之下,荡漾的是湖中大学子对于提升自我的澎湃激情。新月湖:亭歇碧水,新月呈湖图书馆后,药植园旁,有湖中小岛,湖畔走廊与行道围出湖的轮廓,宛如新月。湖畔柳枝招展向湖心,绿油环岛而生,四季常春,周围亭台数座,水露碧绿色,独成一处风光。有泮亭于西,敬师亭于东,为师生小憩、旁观之地。闲时可绕湖观景、游行漫步。亭倚碧水,人倚栏杆,是中医人的闲情逸致所在。夏伴蝉鸣,亭台与湖波悄送阴凉,绿株混药香暗入鼻息,振奋一夏的昏沉;冬临飞雪,湖中岛与亭台白雪朦胧,润转冬日里傲霜斗雪、刻苦钻研的心情。新月呈两头,从一头到另一头,是入校伊始的懵懂到满腹经纶的远行,是初尝医理到学有所悟的历程,是每个湖中大人的冥冥羁绊。彩虹门:映照繁华,“虹”途大展背包携友,过彩虹门去,学士路口,繁华之地,车水马龙。离近些,联丰路旁,商铺林立,百货琳琅满目,乃购物娱乐、闲暇之所。进小吃街里,寻香觅食,大江南北的客家味道,是舌尖上的湖中大。于远处,是你的未来。涌入人海,你将成为一朵朵浪花,从国医殿堂到社会各方,怀揣着湖中大的情怀,去践行大医精诚,去实现人生理想。含浦的云彩、新月湖的凉风皆在,这过门远去,必会是一路“虹”途大展。

蕴精神之脉 立鸿鹄之志

摘要:时代的洪流奔涌向前,历史的回声昭示未来。动荡的岁月和不渝的信念同积极的思想碰撞出燎原之火,由无数仁人志士簇起的辉煌光亮,绵延至今。自鸦片战争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1915年,陈独秀先生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诸多苦苦追求救国真理的青年学子,将其视为救国药方,循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路上下求索。鲁迅在对封建文化进行痛苦反思与深刻批判中,写就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李大钊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敏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改造的划时代意义,月淡星疏天欲晓。“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熔铸了无数志士的救国热忱,“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全民学习新思想,工人运动掀热潮。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正是因着满腔热血为报国的热情,怀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信念,守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才得以熬过暗夜,迎来光明。从剥削到解放,反映出的是人民内心深处对“民主”的向往。新中国用新面貌向世界宣告,弱国已往,华夏之今,如龙腾飞。而那些终变成书籍上一行行字句的岁月虽已尘埃落定,其精神之火却代代相传。留史以鉴今,它告诉我们,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千载山河多壮丽,百年岁月俱峥嵘。百年以来,全党带领人民取得诸多成就。从只会搬用洋炮洋枪发展成为当今军事大国;摆脱无外交之弱国的沉痛标签,硬气地发出“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的回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彼时的成就带来的是底气和信心。而未来是“新”青年的舞台。铭记历史,肩负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雨果曾说,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反映过去的倒影。铭记历史从来不是为了仇视,是因为先辈们眼里燃烧的火光,能够照亮我们未来的路。如果能够穿越百年时光,我想说,后代享受到了先辈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也誓将一往无前地赓续信仰,将最热忱的爱完完全全地献给这片土地。我们生在了美好的时代,但赋予我们更多幸福感和自豪感的,是祖国。作为大学生,我们既无挽弓持枪、守卫山河之体魄,亦无字字珠玑、震悟大千之才华。唯有坚定信念,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内修其志,外修其容。把为祖国建设献力作为目标,一往无前地朝着理想奔赴,有朝一日终能实现自我价值,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将满腔热血献给祖国。先辈筚路蓝缕,呕心沥血,为国家寻找出路。吾辈定当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屹立于民族之林!

“咯噔”,潜在心底的共情

摘要:近期,网上兴起了一个新词:咯噔文学,用来形容矫揉造作的文字和夸张的emoji表情,使人心跳不禁咯噔的作品,多用来传播负能量。然而,很多人都将咯噔文学与一些正常的情绪疏泄混为一谈,对他人真正付出情感写出的文字弃之如履,甚至加以嘲讽。在我看来,咯噔和咯噔文学不能等同。对于感性的人来说,咯噔可谓是家常便饭,在看一些青春伤痛文学时,触景生情,心中都会产生丰沛的情绪,而这种共情能力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他们蕴含着感性的力量,能用文字抒发内心的点滴情感。很多人在情到浓烈时,常常使用大段的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对当今游离于事态之外的吃瓜群众是种显著的对比,这是不同于“麻木”的“鲜活”,我们称之为共情。与“网抑云”常在夜深人静时释放心中苦闷不同,咯噔往往伴随着漫长的时间线,对人的影响也成倍提升。可以说,咯噔不是一句戏言,而是当胸中情感聚集到一定程度时的爆发。这些正向的咯噔,往往能令人感同身受,使文字中澎湃情感的浪潮得到抒发。我们常常感叹社会的冷漠,普遍浮躁下的静心也显得难能可贵。在信息传递飞速发展的今日,网络成为社会交际必不可少的一环,这纵然带来了很多的便捷,可接踵而来的却是掩藏在屏幕后的未知。人们纷纷戴起了面具,扮演着无心看客的角色,似乎只要自己不再投入那么多情感,受到的伤害就会减少。因为共情,乔达摩悉达多王子目睹子民水深火热的生活而下定决心普渡众生,成为印度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每一个时代里的大英雄都不会是因为他们足够孤独、足够冷漠而受人们尊敬,而是因为他们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为国家奉献,才会成为一个时代里的旗帜与标杆。可以说,这种共情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极为重要的,只有付出真情实意,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才更加真切。如今的时代百花齐放,各种文娱企业纷至沓来,人们却逐渐将情感的表达丢弃,将别人耗费心神和情感写出的文字戏称一句咯噔文学,在我看来,这无疑是对他人情感的一种不尊重。咯噔,是用真诚的心换取知己的共鸣,是普遍虚伪下的罕见真情。因为拥有共情的能力,让个人不再是一个个的孤岛,而是以情感为链沟通灵魂,去触碰角色背后的隐喻,去关照被忽视的细节,让文字不再拘泥于剧本,拥有爱恨和血肉的温暖。作为青年人,我们需要这种鲜活的情绪,而非处在信息茧房中的麻木。人们常常对身边的事情扮演着一种无心看客的角色,投入较少的感情,以此换取更大的利益。而咯噔会让你和身边的事物建立起一种情感连接,通过同理心的释放得到共情,使人与人之间更真诚和透彻。以真情换真心,建立更为真诚和纯粹的人际关系。

国之少年其气新盛

摘要:在今年八月结束的夏季奥运会上,10米气步枪运动员杨倩一举夺得中国首金,这位00后的姑娘赢得了世界的荣誉和赞誉,在奥运之始给予了中国队强大的奋斗信心。人们惊叹运动员强悍的实力与沉着的气质,更感慨于21世纪新生的力量已然可以独当一面,成为为国增光、交口荐誉的青年榜样。不仅是奥运会场上的意气风发,在需要责任和担当的各类主战场上,也不断地涌入“他们”的身影。河南洪水暴发时,第一时间提交申请均不到20岁的武汉消防员们、向受困地区捐赠救援物资和资金的青年们、还有将习得的救治技能运用在新一波疫情防控的医学学子们,都是我们这一代的榜样。他们如同溪流,虽然不如江河奔腾的浪花,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他们欢快的旋律;他们如同夜空的星星,虽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也没有月亮迷人的浪漫,但夜空中的那点光亮,是他们生命价值的闪现。在几千年历史的源远流长中,中华民族将昂扬的发展力和创新力延续至今,期间经历无数摸索和创新、反思与进取。如今欣欣向荣的貌景全在于先一辈的励精图治,后一辈薪火相续,故中华民族之临地动山摇之息可岿然无撼,极穷途末路之技可高山为谷。青年人即是澎湃生机的代言词,百年前抵制糟粕盛行,引领思想潮流;如今守正创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挑战永不停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盛夏即却,秋意近渐。在夏日的燥热下不断浮越的心,此时此刻也将随着自然的发展或是事物的更改,回归属于自己的节奏。经历时间的磨练,我们有所思考,有所沉淀:时间是不可逆的推进,世界的重任将托与在新一代人们的手中。但当我们明白这一份责任,新的思考亦倾注而来,如何触及更上一层楼的风景?如何挑战自我的高度?如何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夏末秋初,一切充满挑战与未知,我们怀着不同的心境迈入新的征程,志存高远,寸阴是竞。其次,拥有信念,最重要是保持自信。最后,做一个时刻有准备的人,“想做的”和“要做的”不必过于区分,当朝着自己所思所想的目标奋斗前进的时候,需要去做的事情也就随之而来。古有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今有大国工匠,尽善尽美。而新时代的我们,也应当创新发展这种的民族精神,继往开来。孙中山先生曾表达了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18岁后的青春,定是一段不甘于平凡、拼搏向上的岁月,我们国之青年,肩负祖国命运,为祖国繁荣昌盛,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加油吧,少年们!

新起点新思考

摘要:进入大学,环境、同学、老师都是陌生的。每个人对彼此的过去毫无了解。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应当以全新的风貌来迎接美好的大学生活。“我是谁?”这是一个角色定位和角色认同问题。对于“大学生”这一个角色,如果模糊不清,就会出现角色错乱的情况,大一、大二便会变成高四、高五;而如果认同不自信,“University”则成为“由你玩四年”,大学人生有可能成为“大混人生”。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困难和挑战。大学生活不是安逸、享受的代名词,不是躲开了父母而尽情欢娱的场所。如果你想在这里有所收获,就要付出辛勤努力;如果你错把独立当成放纵、自由当成安逸,等到清醒时,就会追悔莫及。“我来做什么”“该怎么做”这是个主题定位和态度问题。大学的主题是什么?是单纯求学,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修身求学,一心追求真善美?是做单一型人才还是当复合型人才?是被动求学还是主动奋斗?选择不同,最后文凭的含金量绝然不同。有的同学目标明确,提前做好了大学的学习、生活规划;而有的同学则认为,四年时间还很长,自己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不用急于划定方向。“我到哪里去?”这是个定向问题。进入大学,前途选择并没有结束。不论是对本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还是转向其它专业发展,或是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不论是未来考研深造、出国留学,还是进入社会、直接就业,你都要将每一天装入随身的行囊,满载着沉甸甸的收获离开校园。不管怎样选择,改变命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成功的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一点笑颜,欢快满面;一点欣欢,愉快眉间;一点惊喜,大学来到眼前。突破七月重围,成就大学蓝天,愿君多多开怀,努力坚持常在,成就辉煌节节奔来。

军训·青春正芳华

摘要:烈日是少年内心的澎湃涌动,意念的铠甲尽数铸就傲然军魂。少年人的朝气,挥洒在青春的世界中,进而迸发出撼动人心的力量。灿阳万里,苍穹清蔚,少年挺拔的军姿熠熠闪耀。当少年手中接过崭新的军训迷彩,一场与意志和信念的搏击局正式被提上日程。对于即将到来的历练,他们既期待也满怀敬畏,军姿、拉练、列阵、检阅……军训为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磨炼,更是一次自我反省,自我成长。军纪严明,作风优良,无形中可以提升团队向心力。教官声声厉言,强调纪律:“军人的天责是服从命令。”一个团体的凝聚力,体现在一声令下后,变化队形的整齐划一;一个军队的纪律严明,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处都训练有素。军人军魂,军容军貌,昂首阔步的时代骄子显现不屈的倔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犹记得军训第一日的清晨,因为不适应强度而被迫停止训练的同学不在少数,而直至最终检阅之时,英姿飒爽的方阵列队和响彻天际的口号呐喊,让见证了此次军训的师生都为之惊叹。团结友爱,人文关怀,军训有苦有累,也有充实的快乐和满满的感动。每一次训练,教官们都争分夺秒地紧抓练习,纠正细节;集体休息时,他们卸下严肃的言辞、紧绷的神态,带领大家体验军队中各连队间相互喊号、拉歌的趣味活动,更有不少学长学姐们为大一新生送来“夏日清凉”,一解训练和暴晒带来的疲惫和闷热。军训半月匆匆而过,荣誉和称号或许已渐渐远去,而我们所经历、所收获、所感受到的一切,是否可以化为一份独特的情感铭刻在时光的记忆之中?青春正芳华,军训是一份踏入新阶段的洗礼,望诸君共勉,受益良多。

湖南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492次访问,全刊已有351705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