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凝心聚力 共话发展

摘要:  开办本科教育至今,学校为社会培育了15万余名遍布海内外的精英人才,从繁华都市,到边远基层,或远渡重洋医行万里,他们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健康中国建设助力,共同擦亮中医文化瑰宝。2020年10月31日下午,二十余名校友代表共聚一堂。共话发展,共谋未来。(按发言顺序排序)  1979年,我入读湖南中医学院,在这里学习,在这里成长。看到母校取得的成绩,我深感自豪。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有力回击了对中医的诋毁,在今年抗击疫情的工作中,中医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这些都证明了中医能干事,传统应继承。湖湘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我们更应当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把中医药文化传播出去,把湖湘特色做出来。  栉风沐雨六十载,学校的发展已经到了新的层次,新的高度。在学校的熏陶和感染下,我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也有义务担起传承中医的责任。老一辈中医人对中医传承创新的精神常使我感慨万千,他们是所有中医学子的榜样。饮水思源,感谢母校对我的栽培,我忠心地希望我们校友能为母校再创新高贡献一份力量。  重返母校,我想用三个字来总结。第一个字是“快”。不论是在学科学位点还是校园建设上,母校都有了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第二个字是“暖”。暖心,是返校的归属感和学校的关怀;暖行,是母校在我离校后给予的支持和信赖。第三个字是“新”。第一是思路新,契合国家对教育的改革方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第二是措施新,提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计划,把创新摆在了核心位置。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计划,把创新摆在了核心位置。  重回母校,收获颇丰。离开学校已有十余年,但我仍在中医附一参与领创门诊,担任研究生导师,我始终以母校为荣,以中医为荣。我见证了母校的风雨兼程,也见证了母校的日新月异。这些年来,母校取得辉煌的成就,作为校友,我感到无比振奋,也让我更加坚定地宣传中医药文化。借此机会,祝母校在全校师生与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开拓创新,再创辉煌。新,再创辉煌。  在学校工作的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学校也成为了我的精神家园。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学校的进步也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力量。我坚信,中医是宝库,中医有人才,中医需自强。希望学校做好与社会、与产业的对接,加强与各院校的联系,促进校内外学科融合,注重人才培养。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我十分期待,也充满自信。  见证母校一路走来的辉煌成就,作为校友,我深感为荣。参加工作以后,我对中医药文化、对学校始终怀有一种深情。科研教学医疗对于学校固然重要,但知名校友、人才培养对于学校来说也举足轻重。我在此就教育方面,提出一些建议,首先,树“大情怀”,坚定中医信念;其次,树“大格局”,为人风格要大气,才会被认可、被肯定;最后是“大作为”,要有努力提升自己,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意识。  在母校本科教育六十周年之际返校我深感荣幸。湖中大是我一生最耀眼的名片,自进校始,我就被学校的学术气息所感染,虽然我目前没有从事中医药行业相关工作,但母校给予我的精神财富将伴我一生。年初新冠疫情来袭,母校紧急制办出诊疗预防方,让我深刻体会到母校心系国家的担当。习总书记曾多次提到“好老师”于一个学校,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湖中大不仅有好老师,好教育,更有好前景。  本科毕业后,计算机专业的我选择来到母校攻读药学研究生,感谢母校给了我深造的机会,也感恩母校对我的悉心栽培。湖南拥有六千多种植物资源,占全国三分之一,作为中药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将中药做大做强,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更多中医药拔尖人才。祝福母校越办越好,再创佳绩。  我有幸于2004年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跟随蔡光先老师学习,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对我的导师蔡光先非常敬重。香港的中医委员会有大概一万个会员,我是这个委员会的一名常委,我希望尽我所能,积极促进湖中大同香港的大学共同开展大湾区的学术活动,帮助学校与香港及海外学校建立联系,助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希望母校越来越好。  我深感荣幸能够代表基层医院为母校建设建言献策。几千年来中医药学的发展是兼容并蓄的,现代中医发展亦如此,临床治疗不仅要运用西医的技术手法,中医的疗养作用也需渗入其中。虽然中医学子们在基层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但通过国家颁布的各项政策,中医学未来可期。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中医、中药抗疫有功已是家喻户晓,我相信,中医行业已经踏上了时代发展的浪潮,母校也定会迎着发展的春风越来越好。  借六十周年校庆我想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两点建议:一方面,现今中药在基层愈加受欢迎,但乡村基层医疗专业人才紧缺,希望学校考虑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培训;另一方面,许多医院里的医生没有开具中药的资质,医院没有进行中医服务的能力,但事实证明中药在很多疾病的治疗方面更有疗效,希望母校可以为其他医院开设中医药培训班,于我们一同开展中药制剂研发合作。班,于我们一同开展中药制剂研发合作。  关于学校教育和学校的“十四五”规划,结合我对临床基层队中医药人才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基层医学更需要临床技能更强、让百姓更信服的人才,学校可引导让一些科研能力更强的人前往基层为百姓服务。其次,学校在中药养植等方面可以培养探究更标准化产业化的方式,推动中药产业更上一层楼。  为着儿时的梦想,我努力考上湖南中医药大学,但毕业后的我却从事了新闻工作,秉着一腔热爱,我坚持传播中医文化,用文字抒发中医情,从小房间写到人民大会堂,让世界了解中医,让中国人民继承与创新中医文化。我建议学校组织开展新学科“中医传播学”——中医发展继承重要,传播更重要。我将用我所能,让国人了解中医,让中医走向世界。  母校开展本科教育60年来,在教学成就上硕果累累。我认为母校在今后的建设中应抓住两方面:一是加强对人才临床实践的力度;二是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方针都很正确,但我认为可以把目标再细化,一年完成一个主题,制定一个奋斗目标,有组织有效率地建设学校。  此次重返母校,我感受到了我们湖中大学子们在学术领域成就斐然的豪气、以所学服务社会的正气和桃李遍及天涯海角的名气。我于2007年移居海南,在三亚中医院和同行用中医药文化抚平了那些2004年俄罗斯恐怖事件中幸存幼儿们的心灵创伤。这说明有更多的世界人民需要中医博大精深的内涵去为他们发挥作用。希望母校能加强对海南中医药事业的跨区域建设,指导海南中医药工作,借海南的开放优势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我曾有幸成为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委,对此,我有两点感受,一是希望让一些对中医药产业有情怀有远见的企业家尽早介入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辅导,因为在校生创新创业的愿望都很强。二是我们大学其实有很多创新创业能力非常强的人才,但他们很难大量输入到企业中去,这使得很多有创意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被埋没。希望母校能进一步完善创就业平台,为培养中医药产业领域的未来企业家创造机会。

湖南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9525次访问,全刊已有351514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