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夏泥亦护花

   期次:第321期   作者:张 曾 宇   查看:132   

  江皋岁暮相逢地,

  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

  心中万事喜君知。
  夏季高温多雨,万木葱茸,青翠欲滴,茁壮成长。但有一些中药,却在夏季枯萎成熟,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生长规律,故名称中冠以“夏”字,如夏枯草、夏至草、夏天无、半夏等。炎炎夏日,一股草药的清香扑鼻而来,不免让人内心一振,不快与疲劳随之消散。
  身为湖中大的学子,对中草药的青睐总在不经意间蔓延至心头,可望亦可即,不如随我们一起踏入药植园,去寻觅以夏为名的中草药,去探寻蕴藏于此的东方魅力。


夏枯夏至

  夏至草和夏枯草都有在夏至前后枯死的特征,故夏至草又名“白花夏枯草”。《本草纲目》“茺蔚”条载:“夏至后即枯,故亦有夏枯之名。”《本草便读》载:“此草冬至后生叶,至春而花,一到夏至即枯,故名。”朱丹溪为:“此草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故有是名”,诗中因此说:“性禀纯阳随处栽,草逢入夏即枯来。夏枯草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是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配伍贝母、香附等,可治疗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夏至草开白花,在夏至节前后枯死,故又名白花益母草、小益母草,夏至草味辛能活血养血,配伍川刘寄奴、金丝梅、香通,可治疗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

丰夏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师古注:“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半夏是较为常用的中药,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因其有毒,又名地巴豆、三不掉、裂刀草等。夏、秋二季为茎叶茂盛时。有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治胃痛、跌打劳伤、外伤出血的疗效,陶弘景曰:“槐里属扶阳。今第一出青州,吴中亦有,以肉白者为佳,不厌陈久。”


夏天无

  夏天无其貌不扬,但作用却不小,生于丘陵、山坡潮湿草丛及水沟边。长于寒冬腊月之际,枯于四用立夏之时,由此而得名,故又名夏无踪。但在高温后的秋天,这时它们没有任何叶片,一枝枝花序突兀地出现在地面上,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开花方式。花叶永不相见,所以又称彼岸花。它的本种块茎含延胡索甲素、乙素等多种生物碱,有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功能。关于夏天无的记载较少,历代本草中仅《本草纲目拾遗》及《百草镜》中对其名称有所记载。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中记载到:“夏天无,行血,活血,止血,止痛,镇痉。”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草药冠以夏之名,凋零于夏之时,为人类最崇高的医学事业,在蕃秀生机的年华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飘散四周,独留生命轨迹,这或许就是一岁荣枯的本草带给我们的生命命题。

湖南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3951次访问,全刊已有352507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