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筚路蓝缕一路歌

   期次:第321期   作者:◎ 何新华   查看:61   

  编 者 按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2020年11月1日,湖南中医药大学将迎来本科教育六十年华诞。六十载栉风沐雨,一甲子桃李芬芳,本报特开设“六秩芳华”专栏,与您共同讲述,那些年,我们与湖中大的故事。


  1979年9月,一张录取通知书,把17岁的我带进了湖南中医学院这所医学殿堂。我被编排在医疗系79级6班学习,开启了学医之路。
  我学习生活的地方是现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东塘校区。两栋教学楼、四栋学生宿舍、图书馆、教工宿舍、行政办公楼、食堂,还有刚用水泥抹了一半的操场……硬件虽然不能与今天同日而语,但是在我和同学们眼中,已然是神圣的稷下学宫。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充实的,我们用昂扬蓬勃的精神应和着那个阳春布德泽的充满着希望的年代。入学之初,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军训。我们在草丛中滚,在烈日下晒,在“枪林弹雨”中冲……练体魄、练胆略、练意志、练毅力,没有一个人退缩,也没有一个人落后。
  军训结束后,我们正式进入了紧张的基础课学习。一门《中医基础理论》把我们从数理化的题海里带到了中医文化的世界,中医学理论既是悬壶济世之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更让人受益终生。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华历代先祖对宇宙万物认识的抽象概括,是方法论,更是哲学的思维方式;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讨论了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络的组成和功能,尤其是“三焦”,经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多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说明人体的结构。《中药学》把常用中药的原产地、性味、归经、功能、用量用法、禁忌一一展示给同学们,我们把十八反、十九畏背得滚瓜烂熟。《方剂学》教会我们君、臣、佐、使及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基本组方原则。《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是圣贤们在与自然斗争中积累经验的总结,遗留后世,熠熠生辉!
  我们还没有从汗牛充栋的书海里游出味来,一转眼就进入了临床阶段的学习。临床科是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望、闻、问、切四诊是一个好的临床医师的基本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总结是中医医生毕生的功课。
  在临床老师手把手的带教下,我们顺利完成了临床实习。至此,五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我和同学们都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
  我被分配到了新宁县医院工作,在这里,开始了我真正意义上的从医生涯。
  我参加工作后接诊的第一个危重病人是中毒性痢疾。患儿高烧40多度,两目上翻,四肢抽搐,面唇发绀。这种病如果治疗不得法患者容易有性命之忧。我在前辈医师的指导下精心诊治,患儿很快转危为安。初次接诊,让我认识到医生职业的神圣使命;认识到只有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认识到时刻牢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的古训。治疗疑难杂症是中医界的拿手好戏。若干年前,新宁县白沙镇一名叫徐运广的病人,骨瘦如柴,不能进食,通宵不睡。在新宁遍诊,未获其效。走投无路之际找到我,我试投汤药后不几日,患者复诊时说已感觉轻松许多,经过继续调理,未出一月,病情大有好转。在新宁县医院和中医院工作的20多年,我先后遇到过麻疹流行、伤寒流行、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腹泻、乙脑等传染病的流行,我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一次次投入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我记得抢救一个乙脑患儿,她高烧不退,不时抽搐,孩子父母担忧至极。历经三天诊治,患儿终于转危为安。病儿脱险,家属欣喜,医者安然,我想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品得其中的韵味,感知其中的责任。
  2008年,邵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扩大规模招贤纳士,我便来到这里工作,经过不断磨砺,我的医术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回顾过往,湖南中医学院的五年,是我人生的奠基期和转折点。这里的学风纯正教风严谨,师道尊严谆谆教诲,传道受业薪火相继。母校给了我报国为民的岐黄之术,更为我打下了悬壶济世成为一名好医生的思想根基。
  凯风自南暖棘心,筚路蓝缕一路歌。谢谢你,我的母校。
  (整理/陈梦帆)

湖南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3953次访问,全刊已有3525116次访问